根據中國科協和河南省科協關于2025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相關要求,2025年9月26日河南省照明學會科普與科技咨詢工作委開展了線上科普知識講座。本次科普知識講座邀請了臺灣清華大學特聘教授、光與健康協會理事長周卓輝老師進行了題為:《從藍光傷害談好光與對策》的線上科普講座。
學會分別組織了河南省各大建筑設計院、照明工程公司的照明設計師及鄭州大學、中原工學院、鄭州輕工業大學等省內高校師生200余人參加了本次知識講座。

隨后,特邀嘉賓臺灣清華大學特聘教授、光與健康協會理事長周卓輝老師作了題為《從藍光傷害談好光與對策》的專題報告。周教授從“藍光傷眼、夜光傷身、好光的使用與對策以及結論”四個方面,系統闡述了光環境對視覺健康與生理節律的影響。

周卓輝教授首先指出,視覺健康問題日益嚴峻,除用眼習慣外,光環境質量是關鍵因素。在“藍光傷眼”部分,周教授提到一般LED燈光中紅光嚴重缺失、色彩還原度不足,易導致視疲勞;而短波藍光過量則可能加劇視網膜損傷風險。
在“夜光傷身”方面,他進一步指出夜間不合理光暴露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,擾亂人體晝夜節律,影響睡眠與情緒。
針對這些問題,周教授在“好光的使用與對策”中提出,健康照明應盡可能接近太陽全光譜。好光能促進血清素等神經遞質釋放,提升情緒狀態。
周教授總結指出,通過科學的燈光改造與燈具設計,構建貼近自然光的人居光環境,是未來照明發展的核心方向,也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與推進。
在科普講座結束后,周教授與聽眾進行了問答互動。周教授針對收集到的幾個核心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答。問題集中圍繞藍光的傷害機理與好光的界定標準,例如:藍光主要傷害人體的哪些部位,如何有效防護;好光在健康促進上的能力邊界與實際應用方法;以及判斷藍光、好光及其危害程度的科學依據。周教授結合匯報內容,為現場觀眾提供了清晰的認識和實用的指導。
會后,與會者對周教授的精彩報告給予高度評價。大家紛紛表示,通過《從藍光傷害談好光與對策》的系統講解,對藍光傷眼、夜光傷身的機理有了清晰認識,并掌握了科學用好光的具體方法。
本次講座內容詳實、深入淺出,令人受益匪淺,期待學會未來能舉辦更多此類高品質科普活動,將健康照明的理念傳播給更廣泛的公眾,以科技之光守護大眾的視覺健康與生活品質,搭建了兩岸照明科技溝通的橋梁,促進照明科技的推廣和應用。
凡來源注明"中國之光網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中國之光網,轉載使用本作品請注明來源。 否則本網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* 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聯系: 0510-85188298 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!